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央...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央视科教频道陆续播出。这是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印在民众的脑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该节目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引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这一节目还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力量。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节目表现形式的认识。

(3)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学校应如何重视对汉语言的学习,请你提出具体建议。(不少于80字)

 

(1)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诗词大会的传播形式中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华诗词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使用和媒体的传播使诗词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传播中华诗词,对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积极的意义; (2)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关系中;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找到解决传播中国诗词的正确方法;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具体优势;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在实践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诗词节目“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形式和诗词的内容相结合。 (3)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国诗词课程走进学校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课本剧等等。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力量。本题考查学生多文化生活的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的运用能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等。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中体现了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能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考生在实际作答时要求能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发掘相关的语句进行重点阐述与表达,要求条理清晰。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节目表现形式的认识。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明确中国诗词大会这个电视节目它具有其他电视节目的一般共性,其次要明确这个节目自身还具有其特点。诗词大会的节目的表现形式应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即材料中所说的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具体优势等。同时考生还需要打出在实际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做到统一。 (3)本题要求考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国诗词课程走进学校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课本剧等等。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理由即可给分。 考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对人的影响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睛】 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2015年3月21日,阿里巴巴电商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有望成为全世界最大零售平台。而完成这一壮举只用了13年,用工几千人。这是完全的新技术,完全调动了整个社会的资源,是一种让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富裕的理念。阿里巴巴是平台经济,而平台经济是整个新经济的重要核心。它会带动整个生产者组织方式的不同,社会资源的利用不同,价值创造方式的不同,甚至社会组织方式的不同。作为开放平台,阿里巴巴构建的生态圈,包含广大商户、第三方服务商、物流公司、仓储公司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都依托平台展开业务,拉动大量的就业、创业、创新以及税收。

材料二在我国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召唤下,全国创新创业的热情得以极大地促进。到今年三月份为止,我国每天大概有3万个新的企业在诞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表明我国在创新创业方面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应具有的创新视野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发展前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指出公民在这一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我国在事隔37年后的又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上,就能否解决“城市病”、农民工市民化、开放性社区的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和部署。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

①把城市大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出发点    

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确立相应的价值观

③把握社会存在与思维认知的一致性      

④重视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政府报告。从辩证法角度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②找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③强调企业创新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应适当放松对量的关注,提高对质的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由此表明

①科学研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造福人类    

②认识是否正确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实践的全过程   

④认识无限性印证科研成果的相对正确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赏识与惩戒两种教育方式。但实践中往往对前者不断提及运用,而对后者的正面意义却严重低估,给教育发展留下了缺憾。这说明

①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②现实客观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③教育观念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④教育实践方向把握不清,认识滞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