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规范,让改革的“破”与法制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今天中国的治理新路。由此可见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意识影响着实践的趋势和结果
③外部条件决定事物发展的道路
④事物的发展取决于思维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最近,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棋手的“人机大战”再次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谷歌公司开发的办法为其通过深度学习人类棋手的棋谱,形成了类似人类高手的棋感,同时运用特殊算法和强大的计算力筛选最佳选点,模拟出人类下棋的思维方式,实力直逼人类顶尖高手。有评论指出,人工智能将会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它就像是不断加速的汽车,但需要人类驾驶员指引方向。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①与人拥有同样形式的智能
②与人的意识有着相同的承担者
③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
④是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的过程的模拟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麟曾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用地名可以标准化。但城市的人文历史内涵不能光靠地名来担,学好新地名,留住老地名,保护老建筑,修缮老街区,为他们的新时代找到新活法,方能共同守护城市的回忆与温度。这表明
①文化不是物质但需要物质的载体
②地名决定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④地名作为传统文化具有固化性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据联合国统计显示,连年战乱导致叙利亚超过25万人丧生,100多万人受伤,650多万人沦为境内流离失所者。叙利亚问题和谈各方2016年3月14日重聚日内瓦开始进行“实质性”和谈。中方欢迎各国为谋求政治解决而展开的新一轮斡旋,支持联合国主导的政治解决进程。叙利亚战乱问题表明
①和平是促进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1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特别是公益慈善学术界和实务界人士充分发表意见起草部门进行了上百次研讨,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中,有1231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近4000条修改建议,大会最终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一法律的通过
①有利于推动公民法制观念在慈善领域的提升,助推我国社会文明发展
②有利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助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
③明确了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让乐善好施、互助友爱回归本意
④规定了慈善组织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权责,确保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我国在社会治安防控中正在建立起以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为主要载体的“人防网”,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展违法犯罪的新线索。近一段时间,“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海淀网友”“丰台教导队”“网警志愿者”等公共群体在首都公安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举
①是政府从“我治理”转变为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的根本标志
②表明我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取得重要进展
③公共群体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彰显其作为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意识的回归
④动员群众力量参与公共安全治理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权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