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观点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文化生活》道理相一致的是( )
①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食、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为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浓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遗失损毁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文化典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重视文化典籍的保护工作,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我们的先进文化
②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④抢救和保护文化典籍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