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
有人说,保护大运河遗产,应该疏浚断流河道,重新贯穿五大水系。专家认为:运河申遗,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对古运河任意开发,那是对遗产的亵渎;在保护现状的情况下对运河进行修整利用,例如有水河段或客货运输,或观光旅游,无水河段也可作为休闲散心之地……总之,各宜其宜,不能一概而论。把本来具有应用价值的运河,变其性质,使之成为贯穿五大水系,连接六省市,全长3600里的“世界最长”的超级摆设,就大错特错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大运河申遗的文化价值。
材料:从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远古传说,到用天文望远镜一次次观测月球,再到以嫦娥系列探月卫星为代表所制定的宏伟探月工程,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从未停止过探月的梦想。
从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带着国人的祝福,开启了中国首次探月之旅,到嫦娥三号,中国发射了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关键任务,它的成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接下来,中国计划2018年前后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中国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咬定绿色发展、刷新国家颜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且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新进展。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报告》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将这一理念在开局之年落到实处。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地位。
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思路是基于
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
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关系中进行
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科学家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一设想进一步佐证了
A.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活动模拟器”建造的如期成功
B.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建造“活动模拟器”的直接动力
C.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推动人们认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D.科学家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活动模拟器”发展的源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③实践决定认识,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④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