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12月13日,某女士给《西宁晚报》打热线电话称,她的小孩喜欢上网聊天,...

2015年12月13日,某女士给《西宁晚报》打热线电话称,她的小孩喜欢上网聊天,现在和家人,朋友讲话满口都是“偶”(我)、“酱紫”(这样子)等网络语言,甚至作文中也出现“JJMM”(姐姐妹妹)、“灌水”等词。“亲,这里是青海师范大学接待处!”2015年8月30日,青海师范大学的女生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标语,迎接新生。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

2.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际工具,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B 2.A 【解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A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既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D错误;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说明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答案为B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际工具告诉我们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新中国成立60年,广播体操曾经是政治、曾经是暗示、曾经带有色彩,也曾经是国家主义“身体政治”的浓缩物。最终,每一套广播体操都在不经意间化为所在时代的符号。这体现出(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反映政治并决定政治的发展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查看答案

王阳明是明朝思想家。主张“心外无物”。有朋友质问他:“你说无心外之物;这岩间花树在深山里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的反驳形象地说明了他的观点是典型的        

A.辩证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查看答案

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查看答案

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认为: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说明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