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意见》中提及将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一“以房养老”模式的提出霎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它的解读和评判不绝于耳:有些人认为是养老模式的创新,有些人认为不符合中国居家养老传统,有些人认为效果尚待观察……
材料二:《意见》指出,要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1)“以房养老”引发的争议和问题层出不穷,有人指出:争议都是符合自身实际的真理。试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文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应强烈。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2013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北戴河看望参加今年暑期休假活动的专家时指出,对奋斗在特殊一线岗位的优秀人才,要给予特别的关心、特别的爱护,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之所以要尊重劳动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②劳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只要劳动就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④人通过劳动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上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诚信和创新。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总是变化莫测的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鲜明时代性
④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没有普遍性要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②
近年来,在共同价值观的感召下,杭州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爸爸”等最美群体,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他们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髙,激发了全社会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这体现了
A.价值观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物质力量
B.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价值观会引导人们的行为良性发展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土家族有这样一则谚语: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谚语中的说法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来推动实现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为智慧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