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难改,乡情难舍,乡思难断”,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科学、艺术和体育素养
C.气质、能力和意志品质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据统计,《爸爸去哪里》、《我是歌手》这两个节目就为广电行业带来40亿元以上的收入。这体现(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部分
③文化依赖于经济,决定经济的发展方向
④文化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运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由古至今,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十分频繁,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材料二:党的报告指出:文化建设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我区文化创新问题我区委区政府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打破旧的思想框框,在深入实践、贴近群众,尊重历史、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观念理念、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表现手法发掘和表现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新的意义。
(2)请结合文化创新知识回答:我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创新?
材料三:去年广丰某社会组织对我区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生活贫乏,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看电视是因为棋类、球类等娱乐活动开展得很少,部分农家生活贫困,没有闲钱购书,而打麻将、打牌蔚然成风,家庭上网也很少,两成以上家庭无藏书(六合彩、学生教材等除外);“三难”问题突出,“三难”问题是指农民看电影难、看戏难和看书难。通过调查,八成以上的农民因为在家门口看不到电影、戏剧和其他形式的文艺演出而对文化生活感到不满意,部分老人晚上很早就睡觉,几乎没有图书馆等阅读场所;个人信仰缺失,十成被调查村民中不到一成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近两成人信鬼神,七成以上的人什么都不信,其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大部分信仰理由不明。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区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四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