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十二五”期间,...

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十二五”期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每百人中拥有科学素质的人数)由2010年的3.27%,大幅增长到2015年的6.2%。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任务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保障,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该《方案》规划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

结合材料,从文化影响的知识,阐释实施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意义。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白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实施该方案将进一步优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环境,增强为公民提供优质科学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 ②劳动者素质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施该方案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劳动者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该方案的实施将显著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影响的知识,阐释实施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文化影响的知识”,因此考生要注意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因此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的角度看,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文化与综合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从文化对人的角度,考生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意义、影响类”主观性试题题型之探究 政治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这一指导思想,其主观性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纲规定“四种能力”)。在高考中,对于主观性试题,学生往往能答但得分不高,甚至有些是无从下手,这严重影响考试时间和成绩。为此,展开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文综政治学科高考主观性试题,其设问大致可分为八种类型:体现型、反映型、原因型、措施型、意义型、认识型、启示型和依据型。而意义型试题则是常考题型,历来被高考命题者所青睐。 一、题型的特点 意义型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它常以“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意义”、“重要性”、“作用”、“积极影响”或“用…说明…意义”等形式为设问方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比较大。 二、解题思路与方法 1.明确思路,把握步骤 思路是答题的先导。做意义题先要明确其答题思路: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设问要求,进行知识定位,明确此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其次,要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把握好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影响型设问还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三,确定答题关键词,回答意义类试题要选择好恰当的关键词说明。关键词主要依据教材语言,但有时也要有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最后,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以上思路(四环节)也是把握这类题型一般解题步骤,即做到:明确主客体、界定范围、找准角度、规范做答。 2.方法指导,殊途同归 思路明确了,但做好问题与材料之间的分析,找到解题的切入口,这是解答好意义类题的关键。不同的试题呈现不同的背景材料,其设问的“意义”形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具体而有意义的方法,把握好解题的切入口去分析、解决问题,将材料、设问要求、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因题制宜”,从而达到教材与材料、要点与问题的相互统一。抓住意义类题型解题切入口常用的方法有:回归教材法、材料分析法、角度分析法、明确对象法、范围分析法、性质分析法等。下面就依据近几年来新课改高考意义类相关试题和非高考试题,进行具体解题方法的分析和探讨。 (1)回归教材法。 回归教材法即主要根据课本基础知识(直接的、间接地)来解答题目的设问。课本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命题者总是想通过这个题目考查学生相应知识和运用能力。因此,回归教材应该是解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意义类高考题也不例外。看到一个意义类题目,学生首先应该思考,教材上关于本题目的内容有哪些?有些意义类题目本身在教材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些意义类题目教材上虽然没有具体阐述,但学生也能从教材有关基础知识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2)材料分析法 材料分析法,也称内容分析法,即根据设问和材料内容反映的方面作出对应分析。意义类高考题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材料下设置问题的,而背景材料呈现的事件、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往往又蕴含着有关要求学生分析的“意义”的丰富信息。因此,材料分析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3)角度分析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个事件、同一种措施或同一套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能发现其独特的意义与特有的影响来。因此,找准角度也就成了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切入口:从这个角度看,具有哪些意义?从那个角度看,又具有哪些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开放性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的意义类题目,更加需要学生能在解答过程中注意找准角度,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角度找得越准、越全面,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就越高。 (4)明确对象法 明确对象法也称客体分析法,即受它“意义”对象,分别所具有的意义。学生在分析意义类高考题时,通常也需要把题目要求我们进行分析的事件、措施或对策等放在与人(或与人有关的事)的关系当中来考察,即考虑对“谁”有意义?这也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常用方法。意义类考题中常用对象主要有:对国家的意义、对企业(经营者)的意义,对个人(经济生活中有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农民,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有公民)的意义。有时还可以把对象的范围扩大,如对市场、资源、农业、产业结构、社会等具有的意义。 (5)范围分析法 范围分析法是解答意义类试题的常用方法。意义类试题总是通过背景材料呈现事件、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其所起的作用或带来的影响也往往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具体的。因此,在解答意义类题目时可结合具体的范围来进行分析。在具体答题的过程中,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内容(或知识)范围,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经济意义的思考:对国家意义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综合国力,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等。对企业生产意义如:正确的经营战略、竞争优势、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内需、加强经济交往、提高经济效益等。对消费者生活的意义如:提高生活水平、增加收入、生活质量、刺激消费、全面小康、权益保护等)、“政治”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的思考:对国家意义如巩固制度,健全民主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稳定等。对政党、政府的意义如科学发展观、中共执政地位、党群关系、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审慎用权、树立权威等)、“社会”意义有哪些(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等)、“文化”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常用语: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发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子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主要考虑“国内”意义有哪些、“国际”意义(又可分成“地区”意义和“世界”意义)有哪些。当然,有些题目可能只要求我们从某一个范围进行分析就行,而有些题目需要把两种范围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 (6)性质分析法 性质分析法也是解答意义类试题的常用方法。当意义型题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影响或产生的作用等作出具体分析时,往往要运用性质分析方法。在具体答题的过程中,其影响可考虑有积极(有利)影响和消极(不利)影响,其作用可考虑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当然有些题目可能只要求我们从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开发历史最久、人口经济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和高密度的人口产业布局,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干扰破坏强度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沿江工业园密集,各类污染源众多。长江中上游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增加,加重了长江中上游的生态负担。水体、土地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长江沿岸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日益脆弱。要椎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材料二: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文件中,29次提到湖北,27次提到武汉,提及次数在长江中游省份和城市中均居首位。尤其是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在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电子商务五大重点领域中,四个以湖北武汉为核心;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中,七个以湖北武汉为核心。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地区特大城市,在国家新一轮战略中责无旁贷,提出努力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助推湖北发展、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腾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什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武汉市政府该如何抓住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

秋色中的南京,一名20多岁的女子被撞倒在斑马线上。江苏省人民医院下班经过的7名医护人员围在她身边,有的进行现场监护,有的为她撑伞,有的握住她的手鼓励她……。冷雨的秋日因为这一幕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无数网友对这段视频给出点赞和鲜花,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感都是相同的

②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赞赏和鼓励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要求

④社会整体价值趋向影响着成员价值观的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宣传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人民群众活力无限的实践活动,是新闻创作的源泉

③党性源于人民性,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规定着新闻创作的性质和方向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查看答案

近年来,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用持续增强。但总体看,我国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仍然突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哲学上看,出台此指导意见是因为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       

④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