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 ...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

生产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解析】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得到商品价值,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放弃相当于商品价值的等价物,故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消费者并没有获得商品的价值,排除;②说法错误,生产者并没有获得使用价值,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名师拓展】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劳动产品,也不一定用于交换,所以其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某劳动产品如果没有用于交换,就不能成为商品,就没有价值,但它有使用价值。 (4)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者、经营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购买者、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

D.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

 

查看答案

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材料-:习近平在讲话中阐释了一个目的——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材料二: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民族的空前团结以及在空前团结下的全民族抗战。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空前危机,当时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其他中间党派都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正是因为这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习近平的讲话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话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引用古语“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下列与“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