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
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D.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馄饨”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抄手”,广东秀港一带称之为“云吞”,江西称之为“清汤”,福建人称之为“扁食燕”。各地对“馄饨”称呼的差异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是各地城文化的总和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微博、微信、微阅读充斥读者眼球,新媒体挑战不断的环境下,北京三联、杭州“悦览树”、深圳书城中心城等十几家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努力打造“深夜书房”,力推全民阅读。这一文化现象的价值在于( )
①开展健康文化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念
②培育良好阅读氛围,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③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促进文化消费需求
④弥补大众传媒缺陷,拓展文化传播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15年山东省日照市实行抓教育普及、抓条件改善、抓队伍建设、抓教育质量、抓改革创新的五抓机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这样做是因为( )
A.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C.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教育的发展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
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中华文化占领世界文化市场
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 )
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
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