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放鞭炮、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拜年等春节活动和习俗,虽经千年的变迁,但仍旧深深熔铸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庆祝春节
①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④体现了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①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爆红。如果说该片有什么地方冲击了广大观众,那一定是凝结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
①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②凝聚着坚定踏实的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体现
④激发了人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代码是指以某种形式“编码”的文化信息。通过文化代码人们可以识别不同的文化形式,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文化代码体现独特的文化特色,它常常隐藏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表现于人们的行为活动上,能使人们理解本民族的行为特征和风俗习惯,帮助各民族确定其人民的心理状态。这意味着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具有多样性、民族性特点
③只有通过物质载体才能存在 ④是维系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梁祝》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用西方乐器和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民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以为我主,为我所用
④中华文化只有广泛汲取世界文化中的精华,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传统习俗、传统思想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②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因而被承袭至今
③传统文化中世代相传的基本特征作为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保持基本不变
④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排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至今仍然起着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但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这:
①是因为传统文化中有着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
②是由于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阻碍社会进步
③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要求
④说明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
①网络等大众传媒渐渐地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无所不能
③网络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现代社会文化传播媒介完全由大众传媒充当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