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 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A.十一 B.十二
C.十三 D.十四
2015年12月25日, 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成立宗旨是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 D.亚太贸易组织
材料: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如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等。在今年两会上有两位人大代表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制造与日本德国最大的差距是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
【答案】
①发扬“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发扬工匠精神,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主动担当历史责任;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人类进步和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发扬工匠精神要发挥教育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注重关键词,继承,时代精神,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教育。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然后用所学理论加以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说明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现在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则体现了发扬工匠精神要发挥教育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体现了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担当历史责任。
考点:文化自觉要文化自信、教育的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民族精神
【方法锦囊】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题型】探究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贺词中带火了一个词:家风家教。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著名的《游子吟》,讲述了“家”的重要性。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在这个全球华人最重要的节日里,把每个人的“小家”提到和国、天下同等重要的地位,正是发出这样的勉励性信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不是仅在标语教材里出现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贴近我们每个人,需要我们去践行、去倡导、去发扬光大、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东西。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价值观的强大,让我们从注重家庭开始。在这个价值观树立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不可或缺,都至关重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
(2)某社区拟开展“好家风”展示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20个字以内。
材料一: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材料二:《W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于2015年10月起正式实施。依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和S省文化发展实际,《方案》中明确,到2017年,完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6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各类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面貌极大改善,文化惠民扶贫集中攻坚取得关键突破。《方案》同时明确将加强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维修,指导其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藏羌彝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以此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方案》中举措的原因。
【答案】
(1)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国家必须保持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因此,国家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①《方案》立足文化惠民文化扶贫,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②《方案》强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有利于培育社会风尚,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方案》强调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
④《方案》指导农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以文化品牌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
【解析】
(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分析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的发展是根本的因素;另外还有收入水平、物价等因素影响消费。考生从经济发展、收入等方面分析即可。但是要注意收入因素包括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等方面。
(2)本题要求考生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方案》中举措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即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各类文体活动广泛开展” 有利于培育社会风尚,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60%以上” 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指导其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名师点睛】
“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象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材料: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如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等。在今年两会上有两位人大代表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制造与日本德国最大的差距是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答案】B
【解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强调了民与君是同胞,体现了仁爱的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体现了要尊重人民群众,体现了民本思想;“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强调了诚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则强调了正义的作用,选B。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名师点睛】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材料一: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材料二:《W省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于2015年10月起正式实施。依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和S省文化发展实际,《方案》中明确,到2017年,完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6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各类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面貌极大改善,文化惠民扶贫集中攻坚取得关键突破。《方案》同时明确将加强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维修,指导其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藏羌彝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以此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方案》中举措的原因。
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③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我们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①②正确;③不选,因为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是指导思想是一元化,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④不选, 因为我们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是取缔,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是加以改造。
考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名师点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依据)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