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13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某地举办了第五届“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围绕“践行公民道德,从身边事做起”这一主题,要求市民对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目的是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努力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公民道德建设“大厦”的建造中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的原因。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身体力行。请你为同学们策划两个行动方案。
材料一: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中国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材料二: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简述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2)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扫墓是清明祭扫的一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扫墓时点燃香烛、焚烧祭品、鸣放鞭炮等,既耗费金钱,又污染环境,容易造成火灾事故。2015年清明节,民政部呼吁推行鲜花、网络祭扫和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为此,政府部门创造种种便利:倡导祭扫时“自驾改坐公交,”城市公交系统进行相应调整;推行“植树替代香烛”,开辟和管养园林绿地;提倡网上祭扫,规范祭祀网站的主持、组织,使祭祀活动更庄重得体;等等。传统的清明习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后,释放出了更文明的气息。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清明祭扫形式的演变。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为人们过一个文明、有意义的清明节提出至少四点合理化建议。
2015年,某地相继举办了“收集经典家训”“创评现代家训”“家训诵读比赛”“书法作品创作”“厅堂悬挂家训”等“培育文明家风”征集传播活动,并组织未成年人参加“一语寄未来”模拟家训创作活动。这有利于( )
①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博采众长,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举行这一纪念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近年来,一些地方运用中国民间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加大了宣传和培育的实效性。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可以消除思想差异凝聚社会共识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