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是却遭到批评。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又“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因此,“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价值判断( )
①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承认了人的社会历史性
③会导向错误的价值选择 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有人提出,生命价值=长度×宽度。这里的“长度”是指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宽度”是指一个人的素质。这里解释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条件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只要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都有不同的经历,却有共同的人格。这种共同的人格表现在他们( )
A.有共同的理想 B.只讲贡献不讲索取
C.重精神轻物质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奉献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主要是由于( )
①剥削阶级出于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
②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复杂
③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④社会历史是无规律可循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