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马特、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
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
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天人合一,民胞物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2016年中国春节前后,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行“欢乐春节”活动。如今,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春节走红海外:
①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
③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16“猴年”到来,人们收获几多欣喜,也难免一些遗憾。回答下列问题。
1.“猴票”、“猴币”、“猴画”、“候行装饰品”......2016年,象征着活泼、灵动,蕴含“马上封侯”的愿景,契合国外公众的美好祈愿,中国生肖“猴”海外“开枝散叶”,受到国内外公众的关注和欢迎。这说明:
①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文化交流传播
②突出文化共性应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④坚持文化平等原则才能维护文化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西游记》中的孙大圣机智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还心系众生疾苦。经六小龄童经典的银屏演绎,大圣形象愈发深入人心。“鲜肉总会变老,经典永远年轻”、“我们在意的不仅仅是六小龄童,更是在意心中的大圣”......“美猴王”无缘央视春晚引发了众网友的持续热议。这启示我们: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②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中华文化因其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
④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年10月,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全面启动。《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始,每年举办一次。在过去十一年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了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成为新闻媒体传播主流思想价值的知名品牌,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钱学森、袁隆平、季羡林、闵恩泽、钱伟长、罗阳、林俊德等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有胡忠、谢晓君、林秀贞、刘丽、李文波、张丽莉等来自民间的优秀人物;也有成龙、濮存昕、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让观众感到心
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感动中国》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赢得了中央领导人的赞誉和全国观众的喜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曾寄语《感动中国》:“希望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办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名牌栏目,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始终能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十一年来,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稃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