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
①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区城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比”“从”“北”“化”四个汉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见下图中甲骨文),高度概括出古人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与人“比”肩前行,择其善而“从”之,去其恶而“北”(音bei,同“背”)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之。我们从中感悟到了“方块字”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①汉字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汉字的演变记载着人类中华文化历史,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③学习、书写汉字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问存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民间雕刻、编织、漆具、织锦、陶瓷、年画等各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琴棋书画,茶、酒、烹饪,花、鸟、山水、古玩等,显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乐观豁达的情致;春节的对联,元宵的花灯,端午的龙舟,飞舞的龙凤,欢乐的锣鼓……相同的习俗爱好,甚至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永远跳动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B.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之中
C.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想象力之中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材料一: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例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几乎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直接或间接地找到其思想源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及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如“撞人不逃”倾其所有医治对方的“仁义哥”“被撞不赖”反为对方找工作的“厚道翁”“洪水中救人”不顾家的“锤子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凡人物的善行小事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树立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的榜样。
(2)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引导广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3)请对良好家风建设提两点具体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