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中国书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②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③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等名言和成语给我们共同的哲学启示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C.脚踏实地,注重积累
D.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一条公益广告不可能完全改掉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们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并且我们更加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事实上,公益广告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启示我们
①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③要重视质变
④有了量变就必然产生质变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历史上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牛顿的经典力学奉为“永恒定理”。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在宏观低速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必须让位于相对力学,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微观领域内,牛顿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这说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D.事物发展是普遍的
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
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
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
C.坚持了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