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 材料一 过去10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

材料一  过去10多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传统媒体更多转向了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网络新媒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 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 3%。每天大量的社会热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都是在网络媒体上迅速生成、扩散、发酵的,加之新媒体的快捷性、虚拟性、趋利性,常常导致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鱼蛇混杂。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材料二  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今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肩负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l)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必要性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的合理性。

(3)在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请就个人如何传播正能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1)①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民的急剧增加,文化生活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有利于抵制新传媒的弊端。 ②随着文化思想交流、交织与交锋,不同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碰撞,需要通过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必须通过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④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体现。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舆论工作事关重大,影响较广。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处理舆论问题上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系统内部优化趋向,达到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效果。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并与时俱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光荣,但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则充满各种挑战。因此必须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只有这样才能传播真理,推动工作。 (3)①积极传播好人事迹。 ②对坏人、坏事就批评。 ③拒绝转发诋毁国家的政府的信息。 【解析】 (1)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属原因类主观题。此问知识范围较宽泛,故考生需要认真审读材料,以提取有效信息,来确定答题要点:“每天大量社会热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新媒体的快捷性、虚拟性、趋利性,常常导致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鱼蛇混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可从大众传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组织答案。 (2)本题限定知识范围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此问,要先构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知识体系,然后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确定属于知识范围内的答题要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可从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角度组织答案;结合材料“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可从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角度组织答案。 (3)本题属于开放式主观题,要抓住“网络传媒”“传播正能量”这两个关键信息,并注意建议的可操作性。 【考点定位】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名师点睛】“认识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 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因此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联系材料,分解设问,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①“是什么”(内容)、②“为什么”(产生的原因)、③“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④“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四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新疆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材料一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质资源以及多年的边贸建设发展经验,目前正积极探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但是,新疆同样存在不少的发展短板,基础产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教育事业比较落后等。长期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2011—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新疆资金总量将超过2万亿元,这些资金一部分用于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用于教育、医疗、环保、科技、生态建设……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l)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中央财政支持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并说明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促进新疆发展。

材料二  一项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被动参与人数较多等问题;在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公民参与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非制度化等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想方设法抹杀历史。这种抹杀表现在篡改历史教科书上,表现在对侵略行为的百般抵赖和狡辩。8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谈话虽涉及“反省”,但措辞暧昧、诚意有限。2015年3月9至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期间,在东京发表演讲,指出正视历史是德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前提。战争是德国的沉痛记忆,德国永远不会忘记历史。德日两国之所以对二战历史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①价值判断基于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价值观决定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2015年下半年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上述材料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①既坚持了两点论,又坚持了重点论

②既看到了主要矛盾,又看到了次要矛盾

③既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④既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又坚持了矛盾的斗争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20l61月,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专家尤金·格列戈照茨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技术,达到了超过地心的压力极限,通过测量室温和高温条件下氢及其同位素氘的拉曼光谱,在高压下获得了氢的第五相存在的证据,该相被认为可能是80年前理论预言中氢的金属原子态的先驱。这发现进一步证明了

事物总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暴露和展现其本质

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的推测是可靠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为解决许多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①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调整城市发展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

②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

③在遵循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城市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