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侧在15%-21%之间。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分
配率”的是: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5年,我国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加快研究出台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这
一措施有利于
①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农业生产 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
③转移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入 ④完善再次分配机制,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财政赤字拟安排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
负担,同时部分用来保障民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提高财政赤字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 ②财政赤字增加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
③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要方向 ④财政赤字率提高有利于缓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
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只看摩天大楼,还要看社会底层、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搞好民生,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补短板、兜底线”的做法是:
①“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熨平经济波动起伏
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③“兜底线”要加强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
④“兜底线”要消除城市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价格等相关因素,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下表为8个主要省份企业指导线变化
情况。由此可推导出
| 新疆 | 天津 | 山西 | 陕西 | 山东 | 北京 | 内蒙古 | 四川 |
2014年 | 15% | 13% | 13% | 13% | 12% | 10.5% | 11% | 11% |
2015年 | 12% | 10% | 10% | 10% | 10% | 10.5% | 10.1% | 11% |
①企业市场经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②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经济效率提高的基础上
③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④国家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