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探索人类发展的规律中。恩格斯认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而李泽厚则认为:“历史向来是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以上两个观点
①都看到社会历史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发展的
②都认为进步和灾难相互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都承认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都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与人民群众的努力无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释放农村生产力。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在自己的劳动中直接创造的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着社会历史的性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如面漫画表明的哲理是
①改革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
③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④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缺乏起码的公平时,社会心理就很难积淀起劳动光荣的观念。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C.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同等重要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