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9月13日,英国央行正式发行面值为5英镑的塑料钞票。和现行流通纸币相比...

2016年9月13日,英国央行正式发行面值为5英镑的塑料钞票。和现行流通纸币相比,塑料钞因其抗污、防水、防伪、不易破损等特定使用起来更干净、安全、强韧,使用寿命至少相当于纸币的2.5倍。这种塑料钞票

①有利于降低印刷和运输成本及能源消耗   

②和纸质英镑相比具有更高的法律地位

③其价值大小取决于它所耗费的人类劳动   

④能够与同样面额的纸质英镑等值流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C 【解析】这种塑料钞票比纸币使用寿命长,因而有利于降低印刷、运输成本及能源消耗,故题肢①符合题意。这种塑料钞票和纸币英镑都是英国的法定货币,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因而同样面额的两种钞票可以等值流通,故选④舍②。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无论纸币还是塑料钞票,都是价值符号,其实际币值的多少与生产它所耗费的人类劳动量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纸币的发行 【名师点睛】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依据。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面额),但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名中国老师对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穿校服、做早操、选班干部、抄板书、晚自习、小测验……一系列中国特色教育方式英国九年级学生的身上。英国广播公司(BBC)将此拍成纪录片,于2015年8月播放后,引发了中外网友对中英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论战。

交锋一:中式教学注重课堂秩序,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应是教学强调自由,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要好过一味灌输。这是中英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孰好孰坏?

交锋二:中式教学重预期效果,中国老师每一节课都会有自己预设的教学目的;而在英国老师不会太在意孩子的学习结果。这是中英教育的另一个分歧,孰对孰错?

交锋三:中国老师强调纪律、安静,而英国老是强调自由;中国老师赴英“支教”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中职教学。这是中英教育方式在课堂秩序上的正面碰撞,孰优孰劣?

(1)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阐释中外网友在中西式教育观点上产生交锋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中西式教育的差异。

(3)结合材料,请你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阐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揭示了从鼓励先富转向追求共富的国家发展取向。    

   材料一  要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我们在发展理念上的重要提升,也是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求。实现共享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意味着我们今后将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两个领域同步发力。只有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们在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上都有“获得感”,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材料二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阐述“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时指出,要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怎样才能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坚持共享发展的理由,并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查看答案

“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必然引起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经济基础应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本土拼车应用滴滴出行巳经收购竞争对手中国优步,未来这两家曾在国内“杀红眼”的竞争对手将最终握手言和。这充分佐证了

A.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受同一性的制约

B.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

C. 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需要

①把握联系的普遍性,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

②培养创新精神,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

④按规律办事,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