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畏压力、迎“压”而上,就如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刻在手杖上的格言所说的“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害怕压力,遇“压”而退,就会像奥地利作家费兰兹·卡夫卡在自白中所说的那样“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这启示我们( )
①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②要积极承认矛盾,解决问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2016减贫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我国国家领导人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解决了贫困问题,扶贫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表明( )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对扶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有思想准备
④事物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有些城市缺乏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因为城市建筑不协调,比如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数学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人们将1.01365=37.8和1.02365=1337.4两个等式解读为: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点的人,最终会将你甩得很远,这两个等式的哲学寓意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这告诉我们( )
A.获得真理要经过从认识-实践-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B.认识的反复性表明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D.真理的获得需建立在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
“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下列观点中与卢梭的主张一致的是( )
①有用的观念即是真理 ②真理应是有用的
③实践是真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