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投资或消费降低,刺激经济的作用被削弱。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传导机制可能是
①政府增加财政支出→社会总需求增加
②社会总产出减少→财政的作用被消弱
③社会总产出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④银行贷款利率上升→社会投资减少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从保障教育权利、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加大就业支持等十个方面为财政政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路线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在
①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农民权益
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
③调整农业结构,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④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供给弹性是衡量当其他所有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右图曲线S中对汽车的供给弹性反映正确的是
A.S1 B.S2 C.S3 D.S4
2016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深港通实施方案》。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将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推出深港通的积极意义是
A.投资者将面临更多股价巨幅波动风险、退市风险
B.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
C.成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D.满足投资者的跨境投资以及风险管理需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199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回潮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
⑴结合材料一,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谈一谈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的认识。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⑶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不论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分国家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世界的比重
注:2014年,我国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2.1%,其中企业支出占76%以上,而发达国家R&D投入占GDP的3%到3.5%。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 2010年 | 2015年发展目标 | 2014年 |
国家创新指数世界排名(位次) | 21 | 28 | 29*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0.9 | 55 | 53.1* |
R&D/GDP(%) | 1.73 | 2. 2 | 2.1 |
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位次) | 8 | 5 | 4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1.7 | 3.3 | 4.9 |
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件/百人年) | 10 | 12 | 21 |
全国科技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亿元) | 3907 | 8000 | 8577 |
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 23 | 18 | 16.7 |
注:*为2013年数据
材料二 2015年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进入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破解资源环境等约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安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
⑴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进入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的原因。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才能使科技创新既要“顶天”又要“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