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许多人由读书转向读屏,阅读内容也日渐多元,但随之出现的是一些人的阅读由深变浅、由精变粗。下列对于“精阅读”和“粗阅读”的理解正确的是
A.“精阅读”是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途径
B.“粗阅读”是数字化时代下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
C.“精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D.“粗阅读”在文化上对人不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版《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启示我们
A.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应大力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把经济效益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了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材料二:“互联网+”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动能。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
2015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指标比较
经济指标 | “互联网+”产业 | 传统产业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8.1l | 5.95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19.07 | 15.03 |
实行税率(%) | 15 | 30 |
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 | 30 | 5 |
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增长率(%) | 10 | 4 |
注:据相关部门统计,“互联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438亿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经济意义。
(3)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为行。“互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请你为营造积极、健康互联网文化设计两条宣传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对外出口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的尴尬境地。提及西湖龙井、金骏眉、大红袍、安徽铁观音等名茶品种,可谓是美名在外;但问起名茶品牌,国际上却是一片寂寥。原因在于,相对发达国家的茶企,中国茶企生产规模小,出口的茶叶品牌单一,多为大宗原料出口,科技创新含量低,文化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导致国际化的品牌少之又少。英国不产茶,但它有一个“立顿”,立顿红茶行销到全世界,靠的就是它的品牌在全球大行其道。如何让中国茶品牌追赶国际脚步,打造全球化的“明星效应”,这是中国茶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才能让中国茶走向世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
2015年7月23日,新疆哈密群众在火车站举行仪式,欢迎来自山东省的193名赴疆进行志愿服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接受培训后,将在新疆进行1至3年的志愿服务。志愿者的行为表明( )
①个人选择应该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人生的价值只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