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十五”期间,中华文化开始更多走出国门,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与145...

十五期间,中华文化开始更多走出国门,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文化往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②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③维护某种文化的世界传统地位

④促进东西文化的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此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在做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时,排除法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促进东西文化的趋同”是错误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这种差异是由环境、经济发展、传统习俗等原因造成的,④选项错误,不选;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某种文化的世界传统地位,③排除;①②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A。 考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法国最早设立,定位为全民共享发西兰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节日。如今文化遗产日已经成为整个欧洲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活动期间有五十多个欧洲国家向公众开放大量历史性建筑,让世界各地的民众聚焦欧洲,感受文化传承。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保护文化遗产,增强民族优越感

D.保护文化遗产,必将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查看答案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招生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下列对教育的文化力量认识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民族生存的环境差异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的发展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只带的对象不尽相同,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