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都被认为是有极限的,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三...

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都被认为是有极限的,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科学家打破了这一极限,使光学显微镜步入了纳米时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会成为真理

B.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C.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否定

D.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都被认为是有极限的认识被打破,表明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故D选项表述符合题意;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故A、B、C三项表述错误,本题选D。 考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哲学的光辉。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揠苗助长---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刻舟求剑---离开物质谈运动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在中国西南发现世界最早的桃核化石,通过深入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化石和现代桃核极为相似,使人类对桃子演化史的认识向前推进到距今260万年。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的每一次发展都会使原有认识变为谬误

③桃子的演化史随主体的认识而变化

④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东风忽起垂杨舞,更做荷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观点一致的是

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B.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查看答案

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体现了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查看答案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