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跌破8%,中国经济由短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跌破8%,中国经济由短缺向过剩时代转变。以钢铁业为例,过去只要炼出钢,都能卖出厂,现在产品质量要好,否则项目就不能投产。另一方面,包括工人工资在内的要素价格“变贵”,调查显示,中国工人的成本2000年只有美国的3%,2016年,美国与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之差将收窄至7美分每小时,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消失殆尽。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企业的环境成本将内在化,以往靠牺牲环境的低环境成本道路已经行不通。中国企业的这些传统优势正不断被削弱。

材料二 据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介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税收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超过80%,新增就业贡献率达90%,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月23日,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财税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活力。

材料三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分别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2)结合材料二,分析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说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

 

(1)需求影响供给,中国经济增速趋缓,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产销不畅;成本上升,利润下降,随着劳动力等成本的逐渐上升,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日益萎缩,国际竞争力减弱;随着科学发展观念的深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企业的低环境成本优势不可持续。 (2)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3分)②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具有重要作用。(3分)③非公有制经济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必须对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引导、依法监督和管理,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3)①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③发展混合所有制,也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④探索、试点实行混合所有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分别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过去只要炼出钢,都能卖出厂,现在产品质量要好”说明了需求影响供给,中国经济增速趋缓,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产销不畅;“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消失殆尽”体现了成本上升,利润下降,随着劳动力等成本的逐渐上升,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日益萎缩,国际竞争力减弱;“以往靠牺牲环境的低环境成本道路已经行不通”体现了随着科学发展观念的深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企业的低环境成本优势不可持续。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考生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要把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考生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分析即可,如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等。 【考点定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方法锦囊】 有关“原因类”设问的一般解法 解此类题一般是要理论结合现实来回答。具体地说,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或某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有的还要从影响意义来说明,对负面的消极的要说危害,对正面的积极的要说意义。最后还要说明不这样做的后果,需要说明的是,阐述的原因要根据材料又不能拘泥于材料。对于原因类设问的解答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至2013年我国GDP增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累计同比)

   注:我国基尼系数2008年为0.491,2009年为0.490,2010年为0.481,2011年为0.477,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注: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系数大则收入差距大。)

   材料二:2014年中国GDP增速降为7.4%,是1990年以来最低,中国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经济“新常态”存在以下阶段性特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从出口形势看,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我国基尼系数过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企业应如何面对经济“新常态”。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逐批检验,保证食品安全。支持此规定的经济理由有(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④商品的有用性决定着商品价格的高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2015年财政赤字增至1.62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增至2.3%。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可以(  

①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②减轻企业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③增加货币流通量,引发通货膨胀     ④带动企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表明在我国(  )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        B.收入分配实现公平

C.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D.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