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9月3日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材料二:习近平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立即采取行动:

第一,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二,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当前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重点要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中国如何实现自身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1)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3分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质量和效益 ;(3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力度,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3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3分) (2)(每点4分,共16分)①各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各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③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构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体现了这一点。④倡议体现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中国如何实现自身发展,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对材料进行认真解读,获取和提炼有效信息。阅读题文可知,材料中就中国的发展方面提出了五个“坚定不移”。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意在表明深化改革对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应的建议是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意在表明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对应的建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提出“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意在表明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对应的建议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质量和效益;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意在表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差距,因此对应的建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力度,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意在表明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对应的建议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当代国际社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点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时代的主题、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多极化趋势、国际竞争的实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然后运用上述原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定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联合国、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 【名师点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个统一整体: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外交政策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基本目标(新教材表述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和基本准则是这一宗旨的体现和要求。②独立自主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实现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查看答案

山东临沭民间流行着“种植杞柳喜洋洋,一亩能抵能抵三亩粮”“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到五年盖楼房”的谚语。今天临沭柳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而是作为集历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闻名天下。200余种产品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去年出口额1.7亿美元,已有2万多农户依靠他脱贫致富。材料表明

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传统文化可以顺应社会变迁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及全国支援下,西藏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现象明显缓解。2016年9月23~24日,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在拉萨举行,研究部署“十三五”扶贫援藏工作,西藏的扶贫开发攻坚步入一个全新阶段。这表明

①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正式实施。下表为《慈善法》立法过程。

 

时间

事件

2008年

《慈善法》列入十一届全因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

2015年

10月,《慈善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6年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慈善法》草案,共有代表1231人次发言,提出近4000条修改意见,对草案作了110处修改

2016年3月16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赞成2636票,反对131票,弃权83票”通过了《慈善法》草案

 

依据该立法过程及其内容,可以看出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真实性

③全国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和表决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自佛经《华严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引申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告诫全党同志“不忘初心”,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前进”。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A.领导好社会主义事业,履行好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

B.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