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电企业重视网络渠道的作用,建立了线上线下通用的支撑服务平台,经营持续向好。线上,通过拓展商品种类、增强价格竞争优势、挖掘应用大数据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户黏性;线下,打造体验式卖场;在互动中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该企业的成功在于
①建立了有利于科学决策的管理体制 ②面向市场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③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④提高了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现实中,很多企业反映成本高,日子难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国家可以打出的“组合拳”有
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②降低电力价格,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
③降低社会保险费,由社会承担企业职工的社保
④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5年,全国至少有28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到2016年5月底,已有山东、上海、天津等7省份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从而让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举措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统筹效率与公平
③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获得感
④是国家通过财政再分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马铃薯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开发力度,鼓励企业提升产品加工水平与品质水平,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发展深加工,不断开发营养美新产品。据此判断有可能反映马铃薯供求曲线(S、S'及D、D'分别表示政策实施前后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变化的图示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科技与教育实现了完美结合,互联网+教育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胡作非为,让教育自身褪了色。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谈谈你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
(3)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传统经济和文化产业受到不少冲击,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投资率,即投资在GDP 中的占比。
材料一 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工业;一些原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尖端产能严重缺乏;国有企业比重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困难。这些因素制约了东北经济发展。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在2015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1)描述图9a、图9b 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分析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振兴东北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