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格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我国北方颇具华丽气质的封闭式四合院,开敞的苗族吊脚楼,秀丽的傣族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资质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给人以强烈的感性冲击。由此可见
①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③建筑是民族的文化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时代的先进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强大的包容性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B.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 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这一活动启示我们:
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②互派留学生是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传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一一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下列做法符合上述主张的是
①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销本国价值观念
③防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