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主题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和占有客体,利用客体的属性满足自己的需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关系表明
①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②价值是主体满足客体的程度
③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④价值是人类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评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讲话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使一线劳动者特别是能工巧匠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②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③劳动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制度
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行。回答题。
1.“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属于
A.上层建筑的变革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经济基础的变革 D.生产力的变革
2.从唯物史观看,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①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大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改革之所以能释放红利,是因为
①调整生产关系能够使生产力摆脱桎梏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④完善上层建筑能够更好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只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否认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思想
C.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从儿童时期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是“非黑即白”:只有标准答案是对的,其他答案则不被允许和接受。长此以往,我们只求被动接受“标准答案”,不敢尝试新事物。这给我们的反思是
A.要彻底否定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B.要创造创新思维活动规律以推动教育发展
C.要纠正传统教育真理性认识中的错误成分
D.要以创新思维正确对待传统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