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l6年9月4日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在杭州西湖景区观看《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桥为景、以湖为台,各方来宾置身于湖光山色中,聆听经典名曲,观看水上歌舞,感受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
这是一台饱含江南风韵、诗情画意的演出。流传此间的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美丽的爱情传说》通过越剧、小提琴、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态,再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这两个如泣如诉的民间爱情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难忘茉莉花》重新演绎了这首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风物的眷恋。
这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水上芭蕾舞表演《天鹅湖》将虚拟成像和真人表演完美结合,优雅的舞者穿梭于银河流光般的古桥之下,令人赞叹不已。
这是一台兼具古典现代、富于想象的演出。水中舞台、灯光、全息影像、LED、焰火等高科技舞台技术,使一个个音乐作品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使观礼贵宾得到“动静皆入画”的全新体验。
一小时,世界感受中国;一小时,全球音舞精品跃然眼底。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成功的原因。
(2)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请为中国文化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专家指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制度的改革只是改变教育模式僵化的一部分,真正要盘活整个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教育理念转变才是关键。如果教育理念不发生转变,制度的改革,只是为学生换了几把困住自己的“枷锁”,学业压力依旧巨大,成绩依然是家长和老师判断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个性与兴趣依旧被压制。那么,创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难以形成。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先行,模式也开始逐渐踏上科学的探索之路,唯有理念及时转变,让教育的形式与内在同时符合教育规律,方能拨得旧有制度的“云开”见到改革成效的“日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高考改革及教育理念转化的必要性。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材料一: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决定,第二批取消150多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个人或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占50%,而取消这些事项有利于缩短投资审批周期、减少环节,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材料二:“不是随便‘放’,想‘放’就‘放’,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出台之前要经过法律审核,按照法定程序来‘放’。”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6年2月4日,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降低了中小企业申请的门槛,还调整了“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指标,将小企业的研发费占比由6%调整为5%,而大中型企业保持不变。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此次取消150多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从政府与人大角度分析国家应怎样更好地放权。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旷味愁思。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这所盛产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人物的园地,还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①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②与哲学为友是科学探索的智慧明灯
③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
① 开启人的智慧,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 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③ 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主导社会进步
④ 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