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材料一 信息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数字公民”,即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技能的公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包括快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熟练存储信息的能力,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教育能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能够在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是21世纪数字公民安身立命之本。

材料二  牛津大学网络学院的教授维克托写作了《大数据时代》一书,它的核心论点是大数据为信息分析带来深度转变。大数据处理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南业模式、管理模式、教育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l)运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信息化在人的培育上的意义。

(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学校在推动信息化教育活动中,请同学们提供宣传标语,如果你参与其中,请写出两条标语。(要求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特定功能,在人的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分)②信息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从选择功能看,能使学生快速高效获取信息;从传递功能看,能使学生吸收存储信息;从创造功能看,能使学生批判性评价和创造性使用信息。(3分)③信息化教育能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3分) (2)答案一:认同这种观点。尽管大数据决策完全基于数据,忽视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并且数据之间的关联不一定都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分)但是大数据决策基于客观的数据和分析,避免了主观经验的局限性,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分)大数据决策将海量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寻找数据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4分) 答案二:不认同这种观点。尽管大数据决策基于客观的数据和分析,避免了主观经验的局限性,(4分)但是决策完全基于数据,忽视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是一种被动、机械的思维方式,可能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分)且数据之间的关联不一定都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比较、鉴别,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相关事物。(4分) (3)参考答案:信息化教育改变人类的思维、生活、学习方式。信息化教育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信息化教育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体系。信息化教育营造生活化学习空间。信息化教育给学生展示个性、享受成功的机会!(每条2分,共4分,答对两条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l)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信息化在人的培育上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因此考生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特定功能,在人的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角度具体说明信息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信息化教育能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对“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进行评价,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辩证唯物论,因此考生既可以赞成这种观点,也可以批判这种观点。如果赞成这种观点可以先说明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些数据的使用可以避免主观经验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找到规律。如果否定这一观点,正好从相反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比较开放,要求考生学校在推动信息化教育活动中,提供宣传标语。考生所拟标语,只要符合主题,要求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的要求即可。 【考点定位】教育的作用、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名师点睛】辨析题解题思路:①把握材料的中心点;②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③组织答案时尽量运用背景材料进行相关分析。高考时,同学们一定严格按照辨析题解题总体要求答题,记住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审题要细致:一审背景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与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审题目,明确题目类型,找出辨析点,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2.步骤要清晰:一是明确辨析点,一点一点地辨,一层一层地分析。二是解答必然点,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三是展开讨论点,对每一个辨析点中合理因素和错误成分展开充分的分析论证。四是补充遗漏点,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 3.环节要完整:一是解释概念与特定词语。二是肯定合理成分并说明理由。三是否定错误成分并说明理由。四是小结,扼要概括上述分析并作出判断。对于错误观点,要指出其实质和危害以及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耕者有其田,这是所有农民的愿望。2016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村土改迎来“三权分置”时代,这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铁打的承包权,流水的经营权”成了眼下农村土地改革现状。

材料一  某市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农村土改“三权分置”试点。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障了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材料二  “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姑,留守儿童苦,空巢老人孤……”“三权分置”的推进并不均衡。有些地方,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及时,农村出现了土地撂荒、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等问题,这对农村基层的治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

(2)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针对材料二中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就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坦陈,杂交水稻亩产1 000金斤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度很大。他说:“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面才能种出水稻,所以非得要到田里面去的。”由此可见

①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凸显其价值 

②认识水平总是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真理是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的 

④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的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须传输载体本身。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科研成果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经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一些省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制度已经作出了修改完善,不会实行一刀切。社会抚养费相关规定的调整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 

②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③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出现很多热词,这些热词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这表明

①意识的主观形式依赖客观内容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