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水往低处流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人是机器,思维是人脑的特征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神与形”、“ 心与物”、“ 理与气” 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 B.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 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汉字的演变史,也始终与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传承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是从繁到简。繁体字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用于艺术创作时传统韵味妙不可言。现今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之众。简体字是以繁体字为基础,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手书体,笔画少,形体清晰,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提高了书写效率,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联合国把简体字作为中文的规范字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外国人学汉字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呼吁,“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而简体字的“亲”、“爱”恰恰是亲不见、爱无心,丢失了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选择50—1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
(1)你是否赞同该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材料三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经浩劫而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未曾终止。一种跳出了“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思维观的主张——“用简识繁”,体现了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认同。该主张倡导各地的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倡导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繁体字。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用简识繁”这一主张为什么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3)汉字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以及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你为汉字的推广设计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正式开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投资率,即投资在GDP中的占比。
材料二 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工业;一些原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尖端产能严重缺乏;国有企业比重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困难。这些因素制约了东北经济发展。
材料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1)描述材料一中图表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振兴东北的经济意义。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