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巨大损失,澳大利亚人先后使用猎杀、布网、堵洞、修篱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兔灾” 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这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晕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成为“事前诸葛亮”,体现在
①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④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谁连接在一起。这首诗体现了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