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老王春节前领到1万元奖金,当得知别人只拿到1000时,开心;当别人也拿到1万时,平淡;当别人拿到12000,失落;当别人拿到5万时就已经是气愤了。由此可知
①老王的价值判断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老王的反应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③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长江流域因其丰富的资源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地带”。但囿于地方利益和认识水平的局限,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如今,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大开发变为大保护证明了( )
①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意识活动因具有目的性而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③认识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真理也能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追求共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巨大损失,澳大利亚人先后使用猎杀、布网、堵洞、修篱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兔灾” 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这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