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
③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利己
④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 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 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 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 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朗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有了一批“光彩的手指”, 而对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①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 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 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 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江苏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一时间,人们对这位父亲议论纷纷,毁誉并举。这说明( )
A. 价值观的相对独立性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评判不可能一致
B. 导致主体活动达到预期结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是正确的
C. 社会意识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D. 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