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3)“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①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 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 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 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③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 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ff]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优秀文 化,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 富,它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 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③中国“ 二十四节气”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的深亥彳认识、对 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它来自对祖国自身 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祖国文化自身生命力的坚 定信念。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让二十四节气走进课堂,挖掘其科学价值和文 化意蕴;把二十四节气的理念应用到养生保健之中; 开展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节庆活动;把二十四节 气应用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农业之中。 【解析】本题以我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话题,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涉及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然后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最后可以从规律的属性的角度说明其符合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意义;然后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角度分析说明其重要性。最后可以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 (3)本题以“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为话题,要求考生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的解答题。考生所提建议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材料一: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技术创新不仅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质优、价廉、适销的商品,而且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材料二: 建设科技强国离不开党的领导、法律保障和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引导、领导、组织、规划、布局和调动协调作用,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科技创新布局,营造科技创新氛围,高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 

(1)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重视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结合材料一,说明技术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调动协调作用。

 

查看答案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人们评价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黄旭华的高尚品质在于

①坚持价值观对人生的正确导向作用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践行集体主义不谋求任何个人利益  

④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如图的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人们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量的积累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文章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会议讲话,必须推进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 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青年,润物无声地给学 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创新”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一致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由四名香港女高中生提出的“太空养蚕”试验随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向太空,将开辟出一条连接星空和孩子们好奇心的“太空丝路”。4位设计者为完成实验先后喂养蚕超过数百只,从决定参加搭载太空实验选拔比赛到完成比赛耗时半年多时间。其中一名设计者表示,别人可能觉得去酒泉只是一个比赛的结束,但对她们来说,则是在科研路上的一个新开始,因为 这次的经历让她们更加明确了对科学研究的喜爱。由此可见①要尊重别人的看法,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②应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③要在实践中认识并发现真理,获得并检验真理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充满信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