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6年9月开始,新一轮雾霾再度笼罩中国北方地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6年9月开始,新一轮雾霾再度笼罩中国北方地区。

材料一    2016年11月17日,石家庄展开了"2016利剑断污”行动,要求除承担居民供暖和保民生等重点任务的生产线外,全市所有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行业全部停产。对全市制药、化工、包装印刷、家具等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原则上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同时,石家庄实行双号24小时限行,在行动期间市民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交。但同时石家庄市政府长达最少45天单双号24小时限行的做法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限产的企业中有达不到国家环保法规定排放标准的,但是也包括一些达标企业,这些企业也有怨言。

材料二    钢铁是河北的支柱产业,但钢铁又是污染大户,其污染造成的雾霾天气给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省政府下决心解决这问题,近年化解产能过剩,压缩淘汰产能7000万吨,将涉及就业人员数百万人。影响GDP上千亿。从长远看,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减少怨言?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为河北省治理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1)公民: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②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政府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肚子;②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读,主动征求民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2)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严格淘陆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强化监管和服务,完善环保产业政策、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自己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化的环保产业政策导向,减少行政干预。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熊力。④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环保市场,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集约化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⑤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涉,引导环保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与国际接轨。 【解析】 本题以雾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政府宗旨、依法行政、宏观调控、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市场经济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回答政府与公民应怎样实现良性互动,因此应该从公民和政府两个方面来进行回答。从公民角度讲,实现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也应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了解支持政府的相关决策。从政府角度讲,实现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持依法行政。 (2)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河北省如何治理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考生可从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防治污染;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的环保产业政策导向;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引导环保企业与国际接轨等角度展开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A. 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 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 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查看答案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中国第 31 个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C. 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查看答案

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历史属于过去、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这不只是作家或艺术家需要找寻的永恒,而且是我们——哪怕最普通的百姓群众,在讲述与追踪那些见证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故事时,不能遗弃的永恒。从历史中寻找永恒,是因为:

①历史规律决定未来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共性的东西

③未来是以对历史的否定为发展基础的     

④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学理。下列诗句哲理理一致性是

①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顾况《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②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下列关于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是由众多组成的结合体

B. 是对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C. 寓于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

D. 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