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使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应做到不失本色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文化交流。“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融合….. 使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共处,求同存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同时体现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应做到不失本色,①④正确;②不选, 因为文化融合不会导致文化多样性消失;③错误,因为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本题选A。 点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出席G20杭州峰会的嘉宾每人都会收到一个小礼包,内装一条丝巾和一把扇子。其中,丝巾共有五款设计:花满轩阁、花境绕蝶、丹青雅韵、以及两个色系的和瑞图腾,充分融合了龙凰、青花瓷等中国元素,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

A. 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士壤

B. 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假如让你写一篇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政论文,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是

A. 相互借鉴 完全融合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 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扩大文化影响力

C.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传统文化

D. 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查看答案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④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需要继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物理学名词“正能量”,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个体情感或社会行为。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①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继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