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为父母拍照”,“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这些颇具时代特色的新“24孝”标准一面世便引发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些标准契合老龄时代的中国现状,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突出对老人的心理关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行为指向性。
反对者认为,这些标准背离了现代子女的现实。在房子、教育、医疗的高压下,新“24孝”的要求无疑奢侈而残酷,标准中的大多数条款难以实现。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新“24孝”标准引发争议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就如何让孝文化更好传承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
就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同学们常常议论的话题。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在劳动就业问题上,作为劳动者个人应当怎样做?
(2)请任选图中某个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进行简要评析。
汉字有形有意。“德”字最初的字形,是十字路口中间有一只眼睛,瞄准了前进的方向,意为用眼睛找准方向前行。今天品味这个“德”字,启示我们
①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③凝聚道德力量,坚持立德树人
④尊重个性发展,丰富文化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华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
A. 是中华之特有文化
B.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经历数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京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当今戏曲舞台上,虽然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的发展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A. 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
B. 科技——文化发展的动力
C. 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D. 交流——文化创新的途径
自2009年成立至今,山东尼山(孔子出生地)圣源书院通过创办乡村儒学讲堂,帮助农民学习经典和礼乐知识,引导他们行孝道,帮扶贫弱者,对当地良好乡风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该书院的做法
①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②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能够凝心聚力,指引了乡村的发展方向
④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了文化自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