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解释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些市场,是因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隐藏了信息。逆向选择的理论也说明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遏止假冒产品,就会使假冒伪劣泛滥,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甚
至市场瘫痪。你认为对消费者而言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①优质优价,可以把价格作为传递和判断质量高低的信号
②政府、消费者协会等建立质量合格标准,通过这个标准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③企业通过品牌、广告或者向客户提供质量保证书、保修、退回等办法,获得消费者信任
④消费者通过信息搜寻来改变其所处逆向选择地位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6年9月份PPI同比上涨0.1%,这是54个月来首次由负转正。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从长远来看,PPI由负转正,对生产的影响传导合理的是
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②工业产品价格上升 ③经济下行压力减弱
④居民消费需求增加 ⑤居民的购买力提高 ⑥企业营利能力增强
A. ②→⑥→⑤→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①→⑥→② D. ②→⑥→①→③
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在新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有成员国内可兑换、自由使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积极影响有
①提升人民币币值,能兑换更多的外币
②有利于人民币自由流通,方便国内居民的海外投资旅游
③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
④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汇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经过长征,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用这束永恒的高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
(1)长征精神是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永恒的高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班级召开“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主题班会,请就中学生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2015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材料一:习近平在出席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扶贫会议中提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并分析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当前,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缺乏创新产品。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1)运用生产决定消费的知识,分析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