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让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到了在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C.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特点的认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题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强调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而不是强调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题中并没有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故B不符合题意;题中既体现了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体现了人们享用文化,而不仅仅是社会实践对个人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文化的特点 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开学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政教处在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了宣誓活动

②总务处集中为全校师生购置新的课桌椅

③校合唱团、舞蹈队进行了庆“国庆”汇演

④学生会举办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的演讲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善”是和善、亲善、友善、行善的意思。在“行善积德”意义上的敬老爱幼、扶贫帮困已成为中国人民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规范。今天,“友善”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公民行为规范的价值准则。   

    材料二中国的慈善事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各种慈善力量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在灾害救助、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慈善组织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善款使用不善;普通民众对慈善文化和活动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友善精神。

2)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20169o日起开始施行。请你为宣传《慈善法》拟两句公益广告词,要求言简意赅,每句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

    材料二国务院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包括: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支持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均衡性转移支付适当考虑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支因素;县级基奉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是怎样保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查看答案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意思是,若只有善德,则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若只有法令,则不能够使法律自行发生效力。这启示我们在国家治理中要

辨证施治,发挥他律和自律的合力作用

完若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发挥社会意识作用,巩固社会经济基础

从实际出发,使法律与道德要求相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改变以往粗放扶贫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确帮扶、因户施策、精准管理,使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可见

思维创新是有效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

扶贫工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精准扶贫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实现扶贫工作最优目标要立足于关键局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