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发展是人民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是人民追求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发展是人民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长期性的矛盾更加尖锐,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但是,生态治理投入多、产出小,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生态治理短时间看不到显性经济效益。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一定会产生环境污染,这是经济发展必然要付出的沉重代价。生态治理是一个不堪重负的包袱,越是注重生态治理,越是要拖累经济发展。

落实绿色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把绿色发展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绿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对越是注重生态治理,越是要拖累经济发展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意义。

3)班级召开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1)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付出环境污染代价和治理生态必然拖累经济发展,违背了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建设中是极其有害的。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越是注重生态治理,越是要拖累经济发展”的言行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损害。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面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牢固确立“人一自然一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和整体生态经济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构建生态健康安全保障型社会。 (2)①绿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经济建设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②绿色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并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可以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促进人民生活健康。③绿色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绿色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可以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人们美好生活。 (3)答案示例:①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解析】本题以“绿色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对“越是注重生态治理,越是要拖累经济发展”进行批驳,考生可从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角度说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再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的角度说明人们对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存在着不同,因此我们要加以正确引导,构建生态健康安全保障型社会。 (2)培育绿色文化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意义,考生可从绿色文化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影响,绿色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文化塑造人生;绿色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对文化传承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使绿色观点更加深入人心,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等角度加以说明。 (3)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考生只要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列出发言要点即可。切忌不能单独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或者是单独谈环境治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攻坚的关键一年。

材料一    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山东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细化落实政策,形成较为完备的精准政策体系,科学制定考评办法,压缩形式主义空间。加大对革命老区、偏远山区等“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重点地区扶持力度,给予倾斜政策。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法严管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带领贫困群众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

材料二    产业扶贫就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实施产业挟贫要遵照市场的规律,遵照自然规律,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挥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扶贫产业培育需要一个过程,避免产业发展一哄而起,克服同质化现象,要根据当地自然禀赋、自然条件及市场状况,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扶贫内容,做到长短结合,既考虑当前增收,更应考虑长效增收机制,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对接融合,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增加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委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产业扶贫为什么能增加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

 

查看答案

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有利于保证国有企业成为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调整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 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性质

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查看答案

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启动三周年。三年间,京津冀三地着眼全局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实现了“1+1+1>3”的效果。这表明

①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考虑

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下图漫画,从哲学角度思考,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聊天误了砍柴是因为聊天与砍柴是绝对对立的

把握事物客观联系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聊天不误放羊是因为羊具有动物本能的意识

放羊和砍柴各自特殊性要求采用不同工作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为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引导学生全面真实认识日本侵华罪行和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后,将现行各级各类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修改表明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原有真理在实践中已被推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