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呼声此起彼伏。因调整方案不明朗,引发了部分“富人”的担心与焦虑,他们急着转移财富,甚至移民境外。收入分配问题本身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各自拥有的分析资料不同,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认知度不同,所以各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看法,而在调整过程中,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受益或受损的程度不同,因此所持立场也不一样。当然主要是由于改革方案出台会对现行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那些既得利益群体必然不满意,成为方案出台和实施的最大阻力。

材料二 2016年,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2016年10月21日,国发[2016]56号《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决定按照坚持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坚持多条增收渠道相结合,坚持促增收与降成本相结合,坚持鼓励创收致富与缩小收入差距相结合,坚持积极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原则,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实施激励计划,营造激励奋发向上的公平环境,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社会财富,共享发展红利。

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允许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等激励措施,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使收入分配改革措施让更多群众满意?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是如何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1)①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是使改革措施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决策机关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争取更多群众对改革措施的理解和支持; ③改革政策的制定必须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受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措施的满意度; ④要让更多群众满意,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①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确选择宏观调控的时机,注重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正确处理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②激励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总体增收,着力点在于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是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通过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和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兼职兼薪激励措施,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解析】本题以收入分配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对人民负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使收入分配改革措施让更多群众满意考生可从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制定(决策)、执行及监督环节来考虑。结合所学知识,考生可从要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愿的人进入决策机关以更好地反映人民意志、决策机关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改革措施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使人民受益、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及依法治国的统一等角度来回答本题。 (2)本题的回答要紧密结合材料,从材料中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注重针对性可分析出国家正确处理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国家激励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总体增收可分析出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国家的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和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兼职兼薪激励措施可分析出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从国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可分析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是产业,文化也是事业,文化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要坚持物质与意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④要坚持科学思维方法与正确价值取向统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③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着重抓事物的内部矛盾,也不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

④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只有坚持老一辈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才能不断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增强我们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只有让长征精神焕发出新的价值,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建设的不竭动力,才能将这笔巨大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能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这说明

A. 长征精神需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发展比坚持更重要。

B. 坚持辩证否定观才能赋予长征精神时代延续性和历史尊重性

C. 长征精神孕育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D. 坚持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发展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的完全统一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

①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包容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①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一次明确指出:党内一律称同志。这是为了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②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转变党的作风

③在党内真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坚定理想和信仰,不忘初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