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和象的结合。“景无情不发,...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和象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境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情对景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情与景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④景具有的能动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产生和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题目中情代表的是意识,景代表的是客观物质。情与景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③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物质不具有能动性,④错误;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可以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由于大气长期污染造成。这意味着

①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一样  

③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舒斯云教授经过10多年奋斗在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区域命名为“边缘区”。舒斯云教授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再次证明

A. 人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B. 人的知识来源于人脑不同的区域

C.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查看答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的,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

A. 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 一切物质都是“为我之物”

D. 人们掌握科学就能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