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依然具有多元的文化意义。这一认知体系形成于对太阳周年运动的观察,彰显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实践活动的丰富性,提示人们遵循季节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从事生产,对世界各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融入了中医养生、饮食风俗、时间哲学、博物教育等,以“中华岁时节令文化”的形式,将中华文化的特色风格带进了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气象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学者提出,“二十四节气”总结了太阳一年中的变化规律,曾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指南为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温室效应的发生,大自然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应根据身边自然的变化,更科学的认知这一体系,与时俱进地指导当前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

(1)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在当代具有的文化意义。

(2)运用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材料中相关学者的观点。

(3)“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不同节气的相关仪式或风俗也延续至今。请选择两个节气,写出相关的文化习俗或活动。

 

(1)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和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②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义是世界的。该遗产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实践的丰富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对世界各国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③该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文化成果,将相关的多元文化带进国际空间,推进中华文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④节气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助力世界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社会曾为多民族共享,但也随着社会发展和自然变化表现出不适应。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具体分析“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十四节气”出现了与现代农业、城市化进程不适应的新状况,推动着人们对该文化遗产更科学的认知,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生产生活。(考生如从矛盾观的其他角度讲,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例如:清明一扫墓踏青;冬至一吃饺子;谷雨一插秧,种瓜绅豆”。 【解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原理来回答。结合材料,考生可从“二十四节气”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二十四节气”对世界各国的生产生活有一定借鉴意义;“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世界遗产,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有利于助力世界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等角度展开回答。 (2)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指的是矛盾,因此本问是要求运用矛盾观的有关知识来回答。结合材料中相关学者的观点,考生可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二十四节气”对农业发展的作用;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分析“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社会和现代生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城市化进程不适应的情况推动着人们产生更科学的认识,以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在明确“二十四节气”是什么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及相关文化传统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农产品品质有待提升,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耕地、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超量使用农药、非法添加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严重,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偏低;主要农产品成本不断攀升,但价格低速,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亟待破解。

材料二 2016年12月19日- 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等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聚焦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产品有效供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农业发展和市场开拓、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态保护治理等方面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1)结合材料一,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概括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知识,为政府解决当前农村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

 

查看答案

当我国从高速发展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时,人们也面临着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转变。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在可物化的指标之外,也要追求健康、安全、个性、闲暇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从哲学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观促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目前,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此,我国将推进特大镇“撤镇设市”改革,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的权限。该做法的哲学依据是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使生产关系发展   

④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环境不同,物的属性会不同。这是因为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客观事物的属性受周围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③事物的性质因为其可变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④事物的属性在不同联系中呈现不同的特点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必须推进改革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实际,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和智慧光芒。这体现了

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创新”

②源于社会实践的认识会促进事物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