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6年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济众为志趣,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矜孤恤寡,敬老怀幼”“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等;佛家以慈悲利生为宗旨,认为“慈”是指以慈爱之心给予人以幸福,“悲”则指以怜悯之心拔除人的痛苦;墨家以兼爱交利为核心,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了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等,也包括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同时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也纳入其中。

(1)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个人自觉自愿,通过内在良心激励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国家依法治善,通过法律为其保驾护航,二者既互补又各有侧重。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应如何看待个人“自觉自愿”与国家“依法治善”的关系。

(3)某校在师生中开展“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请就此写出两条具体措施。(所提的措施要围绕主题,切实可行。)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慈善法坚持中国慈善伦理思想与现代法治文明的统一。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慈善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承接了中国慈善伦理思想的文化血脉,汲取了其丰厚的滋养,做到了优秀传统慈善伦理思想的法制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慈善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强化了慈善的价值追求,丰富了慈善文化的内涵。同时立足国情,创新了慈善文化的形式,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为践行慈善文化提供了新途径。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双方在方式上互补,在价值上交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作为不同主体采用不同方式,“自觉自愿”侧重内在激励,“依法治善”侧重外在约束,两者存在差异、相互对立。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巾。没有“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的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双方的互补与交融;个人“自觉自愿”与国家“依法治善”双方在互补与交融巾,又要实现各自的目的与价值。③矛盾双方既对立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觉自愿”与“依法治善”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3)示例:通过学校向贫困留守儿童捐献书籍,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建议学校团委与贫困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所提的措施要围绕主题,切实可行。) 【解析】本题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话题,以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为载体,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两个模块设题考查,主要涉及的知识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 (1)本题以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为话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性的知识。因此考生首先要分析说明继承和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两个方面。然后从继承性和发展性两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以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个人自觉自愿,通过内在良心激励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国家依法治善,通过法律为其保驾护航,二者既互补又各有侧重为话题,要求考生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应如何看待个人“自觉自愿”与国家“依法治善”的关系,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考生分析说明二者是对立统一,然后分析说明二者是怎样对立的,接着分析说明二者是怎样统一的;最后分析说明二者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即可。 (3)本题某校在师生中开展“关注贫困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为话题,要求考生就从哪些方面参与写出两条具体措施,比较开放,考生所提的措施职要围绕主题,切实可行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16日,2016扶贫日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旨在交流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献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

材料一  为解决贫困问题,全国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福建宁德用20多年的时间,以“滴水穿石”“弱乌先飞”的精神,立足闽东资源实际,“大念山海经”、推广“种养加”,大力发展特色农渔产业和生态旅游。通过政府补助,整合搬迁资金“挪穷窝”,完成易地搬迁脱贫35.6万人;通过信贷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将产业发展推向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创造出扶贫工作的“宁德模式”。

材料二 精准扶贫的成败在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核查是精准的靶心。为此某县采用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县委牵头成立精准扶贫甄别工作领导小组,精选多名书记,派驻到136个帮扶单位;县政府组建420个工作队进驻村组,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万条,拟定帮扶措施,核查调出建档立卡贫困户5780户,调入建档立卡贫困户5810户,建立了精准施策的大数据平台;召开屋场院子会,让村民当裁判,民主评议筛选贫困户对象,对乡镇政府的甄别工作评头品足,用“火眼金睛”识别出“谁穷、谁不穷、谁真穷、谁最穷”,让干部担起责任,让群众体现公心。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宁德模式”是如何通过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来实现精准扶贫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该县三位一体的模式对我国精准扶贫甄别工作的启示。

 

查看答案

价值冲突是人们面对多个价值选择时出现的选择困境。下列选项中不存在价值冲突的是

A. 是休学创业还是先上大学

B. 要不要如实公布PM2.5指数

C. 是否要全面推进资源税的改革

D. 国务院是不是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希望大家学习全国文明家庭,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暧、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开展学习全国文明家庭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③矛盾的特殊性包含于普遍性之中

④道德模范体现了普遍的道德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长江流域因其丰富的资源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地带”。但囿于地方利益和认识水平的局限,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如今,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大开发变为大保护证明了

①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意识活动因具有目的性而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③认识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真理也能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4日晚上,Master完胜第59盘棋的时候,突然发声自认:“我是AlphaGo的黄博士”。Master之前以横扫千军的姿态战胜几乎所有中国的围棋大师,包括“棋圣”聂卫平和柯洁,这进一步让世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刮目相看!因此,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终将超越人类智能。下列选项最能质疑上述观点的是

A. 人工智能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的

B. 人工智能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C. 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D. 人工智能机器可以通过自己否定自己以实现自己发展自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