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在重大节日期间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爆竹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 

  材料二  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君权至上,法自君出”、“民 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既是我国传统法律文 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与措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 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 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 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在材料一中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1)答案一:不能取消。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重大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应该得到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节日符号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不应该被禁止。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在重大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④在春节等重大民族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答案二:应该取消。①随着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必须禁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民俗文化,采取一些新颖健康的庆祝方式来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我们要摒弃这种习俗。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费,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2)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应该正确对待。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法兼治等理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容相通,符合现代社会法治观念和我国社会发展要求,是我国法治建设可资借鉴与利用的重要资源;积极发掘和改造传统法律优秀文化,可以丰富我国法治建设的内容,加快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存在有与现代法律意识相违背的皇权思想、封建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这些落后思想和腐朽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有消极和阻碍作用,要自觉摒弃。 【解析】本题以我国传统佳节春节期间的烟花燃放以及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为话题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在材料一中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比较开放,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明确的是本题即可倾向于不能取消,也可以倾向于倾向于取消,但是相应的分析要用不同的理论。如果倾向于取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进行说明;如果要是倾向于取消,可以从正确对待文化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意义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看待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既看到于今天法律文化相通的方,也应该看到对今天法律文化的建设不利的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可。 【点睛】“措施类”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议。 此类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设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问应该怎么办。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设问本身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例如:你认为该怎么做?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从中有什么启示等等。 二、解题策略和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一要看清要求,读懂题意,二要围绕设问,回归教材,三要多角度思考,思维发散,四要多种方法并用,五要逻辑严谨,恰当使用学科语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加入了控制上网时间、低碳环保生活等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热心志愿服务、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等内容也在守则中亮相。还有,勇于发表见解体现出了基础教育对个性培养的关注,而红灯停绿灯行、不抄袭不作弊等表述,更加具体详细,为中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作用。

 

查看答案

扶贫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扶贫先扶精气神”,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苦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有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查看答案

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网络技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

①既要保持各自民族特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互相吸引和借鉴,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④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