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有“四五清明”的说法,但事实上清明与其他23个节气一样,在阳历中的日期会在几个日子中变动。“清明时间是动态的”说明()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避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称将迅速提交发行欧元区债券的提议。有的人认为这一提议是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也有人认为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之所以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认识是因为()
①对解决危机的提议不同
②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不同
③人们所站的立场不同
④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能力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认识在先,实践在后 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
“万物生长靠太阳”,以往人们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最近科学家却发现,在可见光不能到达的4000米深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下,依然存在着大量的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